院内新闻
【疑难诊治看二院】市二院神经内二科赵智江教授团队再次诊断多例神经系统罕见病,精准锁定“真凶”
前
情
提
要
神经系统疾病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网,而罕见病则是其中最难捕捉的“幽灵”。市二院神经内二科赵智江教授团队以“医学侦探”般的敏锐洞察力,近期连续破解多例罕见病谜团,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。从误诊十余年的“假帕金森”到老年突发的“步态异常”,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展现了领先的疑难病诊治实力。
病例一:帕金森病治疗十余年,原来竟不是?
PART 01
60岁的张阿姨(化名)10年前被当地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,长期按帕金森病进行规范诊治,收效甚微,但肢体的震颤和肌张力增高等症状未明显加重,也未见好转。听说市二院新开设了帕金森专病门诊,张阿姨专门找到赵智江教授,希望能进一步治疗。赵智江教授在查体时敏锐发现:患者属于静止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,震颤幅度大,频率较帕金森病低,且有阳性家族史,排除了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病,考虑其它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震颤。
通过系统排查,赵智江教授发现患者有家族史,应该除外特发性震颤及肝豆状核变性导致的震颤。但患者四肢肌张力高,可除外特发性震颤。
随着患者K-F环阳性、铜蓝蛋白异常等结果的逐一确定,最终确诊患者为肝豆状核变性,伴随患者十余年的“帕金森病”诊断结果被彻底推翻。肝豆状核变性若不及时治疗,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、肝昏迷、肝功能衰竭,肢体震颤、舞蹈样动作持续不缓解或加重以及精神症状,赵智江教授的精准诊断挽救了患者健康。
病例二:八旬老人步态异常,拨开迷雾揭露真相
PART 02
81岁的李大爷(化名),一年前开始右侧肢体不灵,走路向后倾斜,期间经常跌倒,随着症状逐渐加重,家属赶紧带着老人找到赵智江教授。入院后,赵智江教授发现患者存在肌张力增高、运动迟缓、站立时向后倾倒、眼球垂直运动障碍等症状,脑部核磁发现特征性“蜂鸟征”图像,结合相关血液检验结果,排除帕金森综合征和僵人综合征等干扰,确诊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(PSP)。
患者核磁“蜂鸟征”影像
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是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之一,多发于中老年人,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帕金森病。此次明确诊断,为李大爷的治疗指明了方向,对提高李大爷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深耕神经疑难病的“尖兵力量”
PART 03
肝豆状核变性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都是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,发病率低,容易被误诊和忽视,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难度堪称神经内科领域的“险峰”。赵智江教授团队在疑难病例上的诊断实力绝非偶然,其背后是一套科学高效的诊断体系,团队善于捕捉细微差异,结合发病年龄、家族史等系统分析,在初步诊断基础上为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,为疑难病提供客观依据。“神经系统罕见病诊断如同攀登险峰,既需经验积淀,更需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。”赵智江教授强调。
从“迷雾”到“曙光”,市二院神经内二科用实力诠释了“疑难诊治看二院”的内涵。神经内二科以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为重点,对神经系统疑难疾病诊治具有丰富经验,曾为多位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、多发性硬化、重症肌无力、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、韦尼克脑病等疑难病患者明确诊断,为区域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专业化、个性化治疗。
人民医院 人民名医
PART 03
赵智江
主任医师 副教授
·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
·中国卒中学会高级会员
·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脑血管病分会委员
·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小血管病学会委员
·安徽医药杂志审稿专家
专业特色:以脑血管病为核心研究方向,擅长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,尤其在脑血管病、帕金森综合征、头晕、头痛、癫痫、重症肌无力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等神经系统疑难、危重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。主持多项重要科研项目,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,撰写十余篇论文著作。
上一篇:【技术领航】16岁少年疾病缠身再遇血管“堵死”,血管介入科微创抽栓逆转重度水肿危机! 下一篇:【著名专家推荐】孙振教授:40年深耕,以“金标准”诊疗破解肺结节难题!